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发表时间:1938-02-28 22:12来源:《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 作者 黎 梅 1937年11月11日,浦东沦陷。日本侵略军进犯浦东,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浦东人民奋起反抗,他们以各种形式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 1938年,浦东建立起三支人民抗日武装部队,“保卫二中”是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1937年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共产党员吴建功,响应中共中央“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的号召,在泥城一带筹建地方自卫武装。他以“抗日救国保卫家乡”的名义,动员当地中产阶级出钱出枪,贫苦者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建立起近20人武装的泥城保卫团。 1938年1月,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简称“浦东工委”)成立。1938年2月,共产党员周大根受党组织派遣,自上海难民收容所返回泥城,同吴建功一起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动员了一批贫苦农民、小学教员、小手工业者和上海难民收容所来浦东的失业工人、流亡学生加入部队,扩编为“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简称“保卫二中”)。中队部设在南汇县泥城横港镇地主朱心田家中。 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中队部旧址 泥城的保卫二中,最盛时有5个区队(下有分队),200人以上。5个区队分布在马厂、泥城角、北横港、石皮泐、中横港等5个乡。武器大部分从宝山、浏河一带战区买来,有重机枪1挺,轻机枪数挺,步枪人各一支。中队长为周大根,中队副是吴建功,下有参谋(郭毅)、政训等组织,姜文奎、姜文光以及朱君务、王健英、陈文祥(后名陈伯亮)等都当过该队的政训员。部队纪律很好。 周大根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担任过中共南汇县委书记。曾被国民党当局拘捕,坐过几年牢,后出狱。在保卫二中,周大根带领战士学习,在部队公开教唱《国际歌》《少年先锋队之歌》,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为政治教材。并自编军事教材,每日“三操二讲堂”,带领战士练习射击和战术,部队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被群众誉为模范部队。保卫二中还以周大根的名义颁发过“二五减租”的布告,是浦东地区减租减息的第一张布告。夏天,为了培训抗日力量,保卫二中派出政训员姜文光、姜文奎同宋益三、杨杏村等人一起,利用忠救军的关系,在新场以东的李家桥创办了“抗日建国公学”(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镇宣桥村李桥5组352号),吸收爱国青年入学。这所学校曾培养出了不少抗日人才,输送到浦东几支抗日武装中去。 南汇县二区区长连柏生为发展抗日力量,准备筹建“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简称“保卫四中”),保卫二中积极支持,热情接待从盐仓步行到泥城的连柏生、鲍季良(鲍后调至保卫二中)、王义生、王才林、林有璋等。周大根还答应连柏生帮助购买枪支、派军事教官。临走,赠送给连柏生等每人一支枪、几十发子弹。不久,保卫二中派出教官沈光中到保卫四中,帮助保卫四中搞军训。在保卫二中的支持下,保卫四中很快建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壮大。 保卫二中得到贫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但它的政治锋芒毕露,深为日军和国民党部队所关注。 当时,在泥城南横港西南,还有一支顾立峰部队,他的上司是国民党正式委任的南汇县县长夏履之。顾立峰同忠救军的于陶生有矛盾,于陶生自称是南汇县县长,千方百计想吃掉顾立峰的部队。 1938年11月,于陶生部和顾立峰部发生火拼,顾立峰很希望周大根能帮助他,但周大根采取了中立态度,战败后的顾立峰因此怨恨周大根坐视不救,种下了祸根。 陈静通过关系和上海的国民党员顾小汀取得联系,并把他作为统战对象。10月下旬,陈静介绍国民党的顾小汀部的李芳、马元麟、许家鹏3个军事干部和重机枪1挺,加入到保卫二中。三人到二中队后,周大根即让他们当了区队长以上干部。周想利用顾发展部队,提高战斗力;顾想利用周大根,并通过派干部控制保卫二中。 1938年的12月初,浦东日军从周浦、祝桥等据点出发,大举进行扫荡,矛头直指泥城。从周浦出发的日军占了新场,从祝桥出发的占了南汇。一路上,“忠义救国军”望风而逃,日军一直抵达七团,合击泥城。 12月15日,日军出动飞机到泥城一带进行侦察。保卫二中得到这些消息后,在15日下午将部队从南横港拉到泥城城南乡,就是在汇角以西、彭镇以东一带。由于是白天行动,被汉奸看到了去向。15日晚上,日军到达泥城。保卫二中5个区队那晚分散在城南乡几个宅上。 12月16日,保卫二中得到情报:日军到了。那天,八九点钟光景,最西边的马元麟区队正吃早饭时(那时部队一天只吃两顿饭),看到东北方向日军一路上放火烧房子,区队就朝西南方向转移,不久就听到了枪声响。这个区队在包围圈外,马上回头去支援。周大根在中间指挥,埋伏在角头港(现芦潮港)海塘内,当时有许多芦苇滩,部队隐蔽其中。一阵雨过后,部队以为日本兵已走,有人想出来活动,结果暴露了目标,被日军发现后先开了火。周大根来回指挥,但很快就中了敌人机枪子弹,牺牲了。西侧区队想去接应,但大部队已被敌人包围了,戚大钧当时就在包围圈内,挨过敌人的刺刀。战斗从上午10点开始一直打到下午三四点钟,伤亡惨重,牺牲28人,走散的更多,冲出来的只是一部分。保卫二中没有打过仗,战斗力还不强。后来,受重伤昏迷的戚大钧被一村民救下,全班剩下的7名战士突围到四仓团,找到连柏生的保卫四中,后由陈静决定,编入保卫四中。 西边的马元麟区队由区队副严海东带领一部分被打散的队员退到彭镇,日本兵尾随追来,部队立即和日军打了一个伏击战,趁天黑沿海滩转移到奉贤县民福乡。后来,朱君务、姜文奎、姜文光等被打散的人员也集中了过来,总共收拢了四五十人。 保卫二中,是浦东地区第一支真正抗日的而且是有实力的游击队,也是一支中共领导下的队伍。保卫二中遭到失败后,举步维艰。吴建功担起保卫二中中队长一职,又遭到顾立峰部、李文元部、于陶生等部的排挤,只得投奔连柏生部,继续投入战斗。保卫二中失去了地盘和经济来源,吴建功到处借钱,几经周折,四面楚歌。由于中共浦东工委(主要是陈静)犯有错误,在政治上、路线上左右摇摆,轻信顾小汀,调走中共浦东工委委员朱君务和中共党员姜文光,又借助李文元部来缴保卫二中部分战士的枪,结果被于陶生钻了空子,导致保卫二中彻底被搞垮,从而削弱了浦东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 保卫二中被搞垮后,大部分干部战士参加了保卫四中,或辗转去“江抗”等抗日部队,也有一部分人回到家乡,甚至参加了国民党忠义救国军。
文章分类:
抗战烽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