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浦东新区引领之路在线史料展
内容详情

黄自

发表时间:2022-06-11 21:48

黄自(1904-1938)

字今吾、椒轩,小字四由,川沙城厢镇(今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黄自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黄洪培(黄炎培的堂兄)是川沙经纪毛巾厂的经理,曾任江苏省川沙县议事会副议长和交通局副局长,母亲陆梅先是川沙开群女校的创办人。清宣统二年(1910 年)入上海初级小学,次年转浦东中学附小。

民国5 年(1916 年),黄自就学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学校)。民国13 年(1924 年),黄自毕业公费留美,先进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心理系学习心理学,兼习音乐。民国15 年(1926 年)获文学士学位后留校,转入欧伯林学院音乐学院专攻作曲理论,兼及钢琴、声乐。民国17 年(1928 年)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专攻音乐理论、作曲,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曾在学院演出,这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我国留学生中以作曲专业获得音乐学士学位的第一人。

民国18 年(1929 年)6 月,取得双学士学位的黄自取道欧洲,游历了英、法、德、荷兰、意大利等国,回到了上海,先后曾任上海沪江大学音乐教授,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兼理论作曲教授,学校工作之余还兼任上海工部局音乐委员、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和中小学音乐教材编订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化事业计划委员会音乐研究会委员等职。教授和声学、对位法、赋格学、曲式学、配器法、作曲法、音乐史、音乐欣赏等各课,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等人,均受其教。黄自在音专工作的8 年中,对音乐理论作曲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理论,并且有着建立中国民族乐派的抱负的音乐教育家。

民国23 年(1934 年),与萧友梅等人创办《音乐杂志》,民国26 年(1937 年)辞去教职,专事编写专业教材。他倡导音乐创作走民族乐派的道路,探索音乐的民族风格。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他还主持并实际参与编写了《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材》(共6 册)。

抗战前后,他又创作了许多抗战爱国歌曲,影响很大,比如《抗战歌》《旗正飘飘》《赠前敌战士》《热血歌》《天伦歌》《九一八》《军歌》《睡狮》《北望》等,当时音乐界称他为“爱国歌曲之王”。1992 年他的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他留学美国的毕业作品——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一部中国交响作品。他为左翼进步影片《都市风光》写的片头音乐《都市风光幻想曲》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专业水平的片头音乐。他所作的《抗敌歌》和《旗正飘飘》是我国最早的两首抗日救亡合唱歌曲。他所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周刊并担任主编。他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全部由中国演奏家组成的交响乐队——上海管弦乐团,并任团长等等。他一生为后人留下了94 首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15 篇音乐论著,56 讲音乐讲义,3 部音乐书稿。业界称他为20 世纪华人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民国27 年(1938 年)5 月9 日,黄自因患伤寒病逝于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年仅34 岁。


来源:《浦东简史》

上一篇江丰
下一篇黄炎培
文章分类: 时代楷模
分享到:
首页      |      红潮拍岸      |      热血丹心      |      春风拂面      |      引领时代
联系电话:021-28949999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