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先声新商城发表时间:1996-01-30 18:25作者:潘建龙来源:《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 一 1982年8月9日,《新民晚报》头版刊载《张杨路将建成“南京路” 陆家嘴将建成“新外滩”》消息,成为张杨路商业设施开发建设的第一声, 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前奏曲。 1984年,张杨路商业设施建设被列入上海市总体规划。1989年3月,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庄晓天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张杨路商业、金融、文化中心整体详细规划方案。浦东开发开放后,随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设立,浦东开发办公室在给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张杨路基地开发计划的意见》中提出:“基地名称不宜称‘张杨路商业、金融、文化中心’,以免与已经设立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相冲突。” 1990年9月11日,在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庄晓天召集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上,明确其“为地区性居民生活服务的商业购物中心”,对外名之“张杨路商业购物服务中心”。在规划功能上侧重发展商业,以免与整个陆家嘴地区为金融贸易区的整体功能相混淆。 二新上海商业城是上海市商业系统支持浦东开发,实施商业“东进”的重大举措。在上海市政府商业主管部门牵头下,联合成立了浦东商业建设联合发展公司,全面负责新上海商业城的开发建设。 1991年8月23日,成片出让浦东南路以东、沈家弄路(商城路)以南、张杨路以北、崂山东路以西土地,面积12.70万平方米,出让金6524万元,受让人浦东商业建设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用于建设“张杨路商业购物服务中心”。1994年,“张杨路商业购物服务中心”定名为“新上海商业城”。 新上海商业城总规划面积14公顷。总体建设规划从最初设想,到1992年部分项目开工,经历三次调整。其地时属黄浦区崂山西路街道,共计动迁居民1154户,企事业单位29家,其中有海港新村、浦南体育场、黄浦区浦东少年宫、市建新村、坟塘桥、草庵陈家宅等居民聚落和单位。新上海商业城规划建设新大陆广场、新梅联合广场(联合广场)、新世纪商厦(第一八佰伴)、良友大厦、远东大厦、银都商城、三鑫世界商厦(食品总汇)、内外联大厦、乐凯大厦、福兴大厦(服饰总汇)、华诚大厦(国药大厦)、新亚汤臣大酒店、福使达大厦(石化大厦)、银河大厦、胜康廖氏大厦、华东石化大厦、新力大厦(有些大厦名称后来有所变化)等18幢商贸楼宇,建筑总面积8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商场26万平方米,办公娱乐用房25万平方米,宾馆10万平方米,餐饮5万平方米,地下车库等14万平方米。区域实施集中供热,配备了120吨级热力站,专设了35千伏变电站,2万多门程控电话机房等配套设施,是上海“四街四城”市级商业中心中最大的一个市级商业中心,入列上海市“八五”期间重点工程。商业城楼宇建筑各具特色,蕴含东西方文化神韵,集购物、游览、餐饮、服务、办公、展览、娱乐、休闲于一体,内设1万平方米中心广场,有绿地、喷泉、雕塑小品,可供人们观赏、漫步、休闲。 1991年12月29日,由上海石油总公司主建的福使达大厦和良华股份企业有限公司主建的良友大厦率先动工建设。翌年8月至12月,三鑫世界商厦、福兴大厦、华诚大厦、内外联大厦、乐凯大厦相继建造。1994年,包括新世纪商厦在内的各类商业楼宇设施全面开工。同年底,内外联大厦、三鑫世界商厦、福兴大厦、华诚大厦、福使达大厦5幢大厦底层商场试营业。 1995年12月20日,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新世纪商厦竣工开业。新世纪商厦营业面积10.8万平方米,配备各类电梯87部。试营业第一天,近百万客流蜂涌而至,争相参观购物,首天商品销售额逾500万元,被评为上海市1995年10大商业新闻之一。翌年6月,具备五星级设施的新亚汤臣大酒店建成开业,1999年1月,新亚汤臣大酒店通过国家旅游局五星级评定,成为浦东首家五星级酒店。 至1997年底,新上海商业城除银峰大厦、新梅联合广场外16幢大楼竣工开业。后来,银峰大厦延时至2004年竣工并更名为生命人寿大厦。新梅联合广场自1994年7月动工后,一度停止建造,直至2005年11月竣工。 三在商城规划建成和开业经营的同时,商业辐射拓展效应逐步显现。1994年1月,由香港华润集团公司与上海华联商厦共同投资的时代广场破土动工,从而标志商城开始向张杨路南侧、浦东南路西侧拓展。至2010年末,商城的张杨路南侧已建有时代广场、中融恒瑞国际大厦、长航大厦;浦东南路西侧建有鄂尔多斯国际大厦、上海湾室内商业步行街、中融大厦、隆宇大厦,商城路北建有世界广场,并将商城及周边商业建筑和设施统称为张杨路商业中心。 随着时间的流逝,建成后的新上海商业城,为适应新业态的出现,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有过设施的改造和调整。 第一八佰伴开业1996年1月30日,黎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