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档案颂辉煌
——浦东新区引领之路在线史料展
内容详情

从保税区到自贸区,外高桥的中国第一之路

发表时间:1990-09-08 18:13作者:潘建龙来源:《百年浦东的红色记忆》

        1990年9月8日,《解放日报》第一版报道:国家海关总署署长戴杰宣布国务院批准外高桥设立保税区。

        1990年9月11日,全面统一负责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和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三家开发公司在浦东南路2111号的由由饭店对外挂牌正式成立。

        外高桥保税区位于浦东东北部,东临长江入海口、西濒黄浦江,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四至范围,北起港九路、南迄五洲大道,东绕外环运河、西沿杨高北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

        为了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的开发建设,多少原住民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故土。《浦东开发开放录》记载,外高桥保税区区域涉及川沙县高桥、高东、高南、杨园、东沟五乡,共计35个行政村、78个生产队。1991年,保税区一期4平方公里区域启动开发建设。一期地块涉及高桥、杨园、高东、高南4乡农村土地。同年完成1.11平方公里土地的征用和3.06平方公里的预征,拆迁民房400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同时在保税区杨高北路西侧建造富特新村动迁房。动迁居民大多被安置于富特新村内。1993年,继首期开发地块后,新发展公司与三联发公司实施保税区南块与中块各3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1995年,新发展公司开发区域累计动迁居民746户、吸收征地人员2880人,安置劳动力1531人。三联发公司开发区域至1995年末,累计动迁居民474户、单位7家,动迁居民1592人,撤销生产队17个。2001年,保税区10平方公里开发区域内动迁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共计动迁安置居民5583户。

        保税区建设成就,离不开当地人奉献,自然也离不开保税区建设者的殚精竭虑艰苦创业。

        保税区开发建设起步于高南乡友好村。若干年后,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总经理阮延华还能十分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到外高桥时的情景:“唯一看中的是当地的友好小学,因为学校临近杨高路有三层楼房建筑,可以作为保税区的临时指挥部。”

        按照“统一规划,滚动开发”原则,保税区在首期开发区域内,率先启动开发0.7平方公里。1992年海关验收时,只同意验收0.453平方公里。阮延华后来说,我们想不管多少,哪怕只有0.1平方公里通过验收,那么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就诞生了,我们就可以享受保税区的优惠政策,因此我们排除万难力争半年通过验收。临近验收时,分管保税区的赵启正副市长提醒我们:“你还是让海关提前来预验收一下吧。”经过预验收,果真发现了问题。保税区属海关监管区,“境内关外”是以铁丝网为界,而铁丝网的高度规定为3米。开建时,我们以当时的杨高路为基准,杨高路海拔标高为4.2米,我们就以此为标高,修建铁丝网。结果到了1992年海关验收时,新的杨高路建成,而新杨高路标高为4.5米,这样我们的铁丝网比要求就矮了30厘米。其实少了30厘米也无妨,人要爬铁丝网也是爬不过来的,但不管怎样,与国家规定相比就有了缺陷。我解释了由于标高发生变化的问题,并保证一周内坚决改正。事后,赵启正副市长对我说,你们这么做,在海关方面树立了非常好的信用,保税区的隔离设施都建得这么认真,以后对国家的法规执行也会同样认真。这反映了我们对国家规定、海关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让国家放心,上海的保税3区不是走私区,是海关的监管区。

        1992年3月10日,保税区0.453平方公里面积通过海关总署验收,中国第一个保税区诞生运营。1992年7月26日,中国大陆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日本上海伊藤忠商务有限公司经外经贸部批准在此注册成立。同年12月21日,保税区第一家出口加工企业——上海JVC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厂房竣工并投入生产。1993年4月17日,外高桥保税区2平方公里封关运营,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封关运营剪彩典礼。至2007年4月16日,经过第七次封关验收后,保税区封关面积达到8.96平方公里,成为全国13个保税区中封关运营面积最大的保税区。

        外高桥保税区招商引资成绩斐然。1998年2月26日,浦东第5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全球电子行业最大的专业生产连接器系统企业——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注册保税区生产经营。2003年12月17日,浦东第10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落户区内。2010年,保税区累计引进项目10774个,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07家进区投资经营;累计吸引总投资额196.89亿美元,从而形成了保税区贸易、物流、出口加工三大产业,建立起以三大综合保税市场为主导,10个专业贸易平台为特色的国际贸易基地,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保税区中始终处于前列,诸多创新制度推广至全国,成为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先行先试的典型。

        2009年11月18日,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外高桥保税区成为上海综合保税的核心区域。

        2013年9月29日,外高桥华丽转身,以其为主体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迈入新的发展期外高桥保税区勇于开拓,务实创新,是全国13个保税区中的佼佼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

        2009年,保税区以占全国保税区24.4%的面积,占全国保税区物流企业营业收入74.45%、进出口额45.5%和税收45.8%。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 贸易试验区在浦东成立,图为2号门入口

        自贸区成立后第一年的2014年,保税区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是年,经营总收入14002.0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12786.96亿元,集装箱吞吐量1716.4万标箱;实现利润553.42亿元,缴纳税金1107.49亿元,占2014年上海市税收9.17%。进出口总额983.6亿美元,占全国保税区42.38%,其中进口额743.5亿美元,占全国保税区50.07%;出口额占全国保税区28.72%。

        回首前路,时代选择了通江达海的外高桥:栉风沐雨,始见彩虹,岁月流逝,方显英雄。保税区人用行动验证了当年选择的正确!

        写作本文期间,再次阅读《川沙县志》和《高桥镇志》,其志载录外高桥一二事:1955年10月11日凌晨,高东乡牌楼宅(今珊黄村三队、四队)出现当地历史未见鱼汛。约1万平方米海滩插网区域内捕捉到青鱼、白鱼、鲢鱼等500余担,尚有半数因涨潮而来不及捕获。1959年,高桥乡新建大队王家浜塘外捕获一条大黄鱼,长1.5米,重78千克,由市鱼品加工厂制成标本,送上海自然博物馆陈列展览。

        忆往昔,外高桥鱼米香,长江口外碧波扬。看今朝,自由贸易试验区,联通五洲四大洋,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


?外高桥保税区围墙工程开工.jpg

外高桥保税区围墙工程开工

首页      |      红潮拍岸      |      热血丹心      |      春风拂面      |      引领时代
联系电话:021-28949999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迎春路520号